杭州市水路运输及辅助业务备案?
1、在代理业务方面,水路运输经营者可以委托船舶代理、旅客运输代理和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经营者代办港口手续、运输合同签订及旅客和货物承揽等事务。这些代理业务的经营者需在设立登记后1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备案,并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强行代理或为非法经营企业提供代理服务。
2、可以证明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否每天都在正常的进行工作,并且查看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来进行严重的考核以及工作分析。
3、一)备案申请表;(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备案情况。
4、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二)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包括经营区域和业务种类。经营水路旅客班轮运输业务的,还应当有班期、班次以及拟停靠的码头安排等可行的航线营运计划。(三)有符合要求的船舶,且自有船舶运力应当符合《水路运输经营者自有船舶运力最低限额表》的要求。
5、二)已取得《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的企业应提交下列材料: 1.《国内水路运输辅助企业备案表》(一式三份); 2.企业营业执照; 3.法定代表人和主要业务人员姓名、职务及身份证明材料; 4.经营水路旅客运输代理业务的,与国内水路旅客运输经营者签订的客票销售代理意向书。
申请国际船舶管理公司资质条件
1、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2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经历;有持有与所管理船舶种类和航区相适应的船长、轮机长适任证书的人员;有与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2、申请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的企业,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需有2人具备3年以上国际海上运输活动经验,有持有相应适任证书的人员,并具备与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需取得对经营水路运输业务及经营船舶管理业务的许可。对于新建或购置的船舶,只有在取得营运资质许可后,才能正常运营。
3、符合交通部规定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文件(当地公证处公证的关于该人员在国际船舶代理相关企业从业三年以上)2名人员的简历及劳动合同(一定要劳动部门的正式劳动合同); 关于同港口和海关等口岸部门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协议。
4、五)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2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经历; 有与所管理船舶种类和航区相适应的船长、轮机长适任证书的人员; 有与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5、拟设立中外合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的,需要符合《外商投资国际海运业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的条件,按照第八条规定的程序,取得《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办理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手续,并申领《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
6、目前必须由客户公司自行向中国交通运输部缴纳8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没有其他类似保险之类的方式。除美国公司在FMC(联邦海事委员会)下缴纳6万美元(5+1万)保证金的,在中国申请仅限中美航线NVOCC证书,可以不交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的管理...
1、第十九条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处置的作业,应当在相应的记录簿内规范填写、如实记录,真实反映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处置过程和去向。
2、第二章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一般规定第十条 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技术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要求。
3、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4、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5、的决定交通运输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7号)作如下修改: 删去第四十四条第一款。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发布。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的管理规定
1、明确答案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水路运输行为,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水路运输安全,促进水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该规定涉及船舶航行、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经营许可等方面的内容。
2、第一条:规定了目标,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以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承运人及其代理人的权益。第二条: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内水路运输服务及相关活动。
3、第21至22条则规定了旅客班轮和货物班轮的运营规则,包括开航时间、信息公布、班次调整等,以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准时、透明运输。
4、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市场,保障各方权益,促进水路运输业健康发展。该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经营性旅客和货物运输,包括沿海和内河运输,以及货物运输(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和旅客运输(普通客船、客货船等)。
申请船舶运输公司的材料有哪些?
一)申请书;(二)可行性分析报告;(三)合资或者合作协议;(四)投资者的企业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件;(五)符合交通运输部规定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齐备的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及意见转报交通运输部。
一)申请书;(二)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协议;(三)申请人的企业商业登记文件(拟设立企业的,主要投资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明);(四)船舶所有权证书、国籍证书和法定检验证书的副本或者复印件;(五)提单、客票或者多式联运单证样本;(六)符合交通运输部规定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一)取得企业法人资格;(二)有与经营国际海上运输业务相适应的船舶,其中必须有中国籍船舶;(三)投入运营的船舶符合国家规定的海上交通安全技术标准;(四)有提单、客票或者多式联运单证;(五)有具备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从业资格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
一)申请书;(二)可行性分析报告;(三)母公司的商业登记文件;(四)母公司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副本;(五)母公司对该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的确认文件;(六)符合交通运输部要求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福建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发挥渔港功能,保障渔港设施、渔业船舶和从业人员人身、财产的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2、第一条 为加强渔港管理,促进渔业生产,保障船舶、设施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港口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港章。
3、第三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及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4、第三十三条: 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建立安全防污染管理体系,防止海难导致的海洋污染。对于散装油类船舶,同样需办理油污损害保险。第三十四条: 在发生海难造成海洋重大污染时,海事管理机构有权采取强制措施,费用由船舶所有者或经营者承担。渔港内的非军事和渔港外的渔业船舶,由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5、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以渔业为主的渔港和渔港水域(以下简称“渔港”和“渔港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设施和人员以及船舶、设施的所有者、经营者。